首页 资讯 正文

赤峰市:发展果树经济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

体育正文 113 0

赤峰市:发展果树经济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

赤峰市:发展果树经济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

赤峰市曾经是沙化和半沙化地区,通过多年的治理,全市(quánshì)生态建设呈现出(chéngxiànchū)蓬勃发展(péngbófāzhǎn)态势,实现了从“沙进人退”,到“人进沙退”历史性改变(gǎibiàn)。与此同时赤峰市积极推进(tuījìn)果树经济林产业发展,林业建设也实现了生态、经济双赢的发展新格局。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已达170万亩。 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果树经济林(刘莹 摄(shè)) 走在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的(de)(de)公路(gōnglù)上,放眼望去,两侧果树上的果实挂满枝头,远处青山环绕、郁郁葱葱,农家院落在果树林中时隐时现,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的山村美景。 七合堂(qīhétáng)村是“全国绿色小康村”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,是赤峰市生态建设的典型村。过去(guòqù)这里是穷山沟,水土流失严重。这些年,村里大力发展林果产业,实施封育禁牧,生态环境日益改善,森林覆被率达到(dádào)89%。村里共发展果树面积7000多亩,成功打造出“内蒙野果”品牌。“我们生产的水果可就地(dì)加工,能放进冷库储存,还能直接销往外地(wàidì),市场(shìchǎng)销售情况非常好。”村党支部书记邓爱军介绍说。 近年来,林西县新城子镇大力发展以林果(línguǒ)为主的(de)(de)经济林(jīngjìlín)产业,助推农民增收致富。该镇建立起集栽植、生产、收储为一体的完整林果产业链条,实现了(le)果树栽培标准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、规模化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,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。目前,新城子镇有吉红123小苹果(xiǎopíngguǒ)、锦绣海棠、安国梨(lí)等经济林4万余亩,年产鲜果3万吨,总产值达(dá)9000万元,覆盖了七合堂村、海棠湖村、大金沟等8个行政村的4000多户农户,果树进入盛果期亩收入稳定在4500元左右。 林西县新城子镇仅是赤峰市经济林(jīngjìlín)建设的一个缩影。近些年来,赤峰市因地制宜,启动实施了经济林建设工程。重点推广了抗寒、丰产、质优(zhìyōu)的经济林品种,采用滴灌(dīguàn)技术,精准灌溉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目前,赤峰市已经形成了三个经济林发展区域。南部宁城县主要以蒙富(yǐméngfù)苹果为主打造果品(guǒpǐn)生产基地;中南部敖汉旗、喀喇沁旗、松山区、红山区、元宝山区(yuánbǎoshānqū)主要种植苹果梨(lí)、南国梨、葡萄、大枣(dàzǎo)、李子等品种,构建多元果品生产体系;北部林西县、巴林右旗以123苹果、南国梨等为主打造果品生产及加工基地。 赤峰市(chìfēngshì)宁城县果树经济林(端木 摄) 为了发展经济林,赤峰市政府(zhèngfǔ)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并在税收、信贷等方面提供支持。截至目前,赤峰市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70万亩,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林面积大市,每年产出水果达38万吨,实现产值15亿多元。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(zīyuányōushì),果树经济林建设在赤峰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,不仅改善(gǎishàn)了生态环境,还为农民(nóngmín)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(xīntújìng),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(赤峰市融(róng)媒体中心(zhōngxīn)端木 林西县新城子镇刘莹) 来源:内蒙古(nèiménggǔ)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
赤峰市:发展果树经济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